0
0
收藏
分享
2025中国—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在河南举行 共话数智赋能农业合作和区域发展
东盟头条
浏览量:19006
2025-10-14
字号:
-
18
+

东盟头条电 中国—东盟中心消息,为深化中国—东盟粮农合作,2025年10月12日至14日,中国—东盟中心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在郑州市共同主办“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

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王凯,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木盖提,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大使,缅甸农业、畜牧和灌溉部副部长波波觉,文莱初级资源与旅游部常务秘书图蒂亚蒂,柬埔寨农林渔业部副国务秘书洪纳里,印度尼西亚亚齐省省长马纳夫,柬埔寨暹粒省副省长英·金良等中外政要、官员及河南农业大学、江苏大学、老挝农科院、泰国清迈大学、印尼茂物大学、中国马来西亚商会等中外农业领域学界、商界代表近400人与会。

大会以“数智赋能粮农合作,创新驱动区域发展”为主题,围绕智慧农业、畜牧业、农产品国际贸易投资等多个议题,就如何落实中国东盟领导人共识,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共享、绿色农业发展、扩大双向农业贸易投资、携手应对全球贸易挑战、共创区域农业和经济繁荣等进行了交流,达成了多项务实成果。大会宣布启动中国(河南)—东盟智慧农业综合示范中心,倡议成立中国(河南)—东盟农业高校科技创新联谊会,并签署粮食生产、农业科技、农产品贸易等领域21个合作项目。

史忠俊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在双方领导人的战略擘画和持续推动下,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成果丰硕,已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农业合作格局。河南是中国粮仓,东盟是世界重要粮仓,两个“粮仓”的携手将为区域发展与繁荣注入充沛能量。期待通过此次大会,发出双方携手合作的强烈信号,搭建一个高端务实的对话平台,挖掘一批互利共赢的合作项目,聚焦发展智慧农业、构建高效供应链、加大政策沟通和能力培训力度等方面,分享合作经验,对接合作意向,共同探讨农业合作新机遇新模式。中心将紧紧围绕落实双方领导人共识和对接双方战略,与各方携手推动双方农业合作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为推进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出新贡献。

刘宁表示,河南是中国的人口、经济,农业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河南省正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河南同东盟的交流合作近年取得重要进展。东盟已成为河南第一大贸易伙伴。河南愿同东盟各国一道,深化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合作,围绕粮食生产、精深加工等谋划合作,共筑粮食安全屏障,拓展农业贸易空间,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共同打造绿色、安全、可持续的粮农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活力。

木盖提表示,2024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达到575.1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8%。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优质特色农产品走进中国千家万户。中方愿与东盟国家一道,继续深化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享发展机遇,推动本地区农业发展朝着更加安全、绿色、智能和稳定的目标迈进,为本地区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东盟秘书长高金洪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本次大会的召开体现了东盟各国与中国借助数字创新动力,巩固粮食和农业体系,保障人类福祉、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望。东盟—中国粮农合作正在迈入新阶段,双方在智慧农业与可持续农业领域的合作空间广阔。作为全球重要的农业生产国与消费国,东盟各国与中国应携手共建一个数字赋能、创新驱动且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粮食生态系统,在造福区域民众的同时,为世界的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出席大会的东盟嘉宾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中国农业技术创新、建设智慧农业所取得的成就,赞赏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享发展经验和机遇、促进共同繁荣所作出的努力。认为大会契合东盟2045愿景和双方领导人共识,宣布建立中国(河南)-东盟智慧农业综合示范中心具有重要意义,愿将本国和区域农业发展战略与中国农业优势领域深度对接,落地更多惠民项目,打造更多试点。期待通过政策对话、技术分享、能力培训,学习中国数字先进技术、农村扶贫、乡村振兴经验,助力东盟国家提升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和精准化,推进区域包容、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中外嘉宾围绕粮食安全现状、挑战及发展路径、现代农业创新与东盟发展机遇、科技赋能粮农合作、农产品国际贸易新发展格局下的政策应对与改革等积极互动,建言献策,达成一系列合作意愿和共识。

大会开幕前,中外嘉宾共同参观了同期举办的第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发展博览会,还应邀赴当地粮农龙头企业进行参访。



广告
编辑:KK
评论 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