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挖掘、保护和传承侬峒文化,深化中越两国传统友谊,促进双方在文化旅游领域深度交流合作,为中越建交75周年营造良好氛围,广西大新县于10月14日—19日举办2025年中越边关侬峒文化旅游嘉年华活动。其中,开幕式于10月17日在县城德天广场举行,崇左市副市长粟家艺宣布本次嘉年华活动开幕,
大新县地处中越边境,是广西8个边境县(市、区)之一,自然风光独特,壮族文化底蕴深厚,尤以侬峒文化为代表。“侬峒”壮语意为“到开阔地相聚”或“同辈交好”。侬峒节是大新壮族最盛大的节日,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
中共大新县委书记施展在致辞中介绍,大新县素有“边关翡翠·山水画境”之美誉,拥有德天跨国瀑布、明仕田园等著名旅游资源和40多处高品质景区景点,是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壮族侬峒文化源远流长,矿产资源丰富,农林特产繁多,被誉为“中国锰都”,也是广西糖料蔗生产基地。大新县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有中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以及国际性口岸——硕龙口岸,政策机遇多重叠加,是面向越南及东盟国家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
施展表示,本次嘉年华活动是大新文旅融合发展的一次全新突破,既是对本地资源禀赋与文化底蕴的集中展示,也是对中越边境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和谐新面貌的生动诠释。诚挚邀请各位朋友前来沉浸式感受大新的山水之美、文化之韵、边关之奇,亲身领略中越两国人民的真诚与热情。
开幕式上,《高腔诗雷.诗排》《侬峒》《呗呗侬侬》《大美大新》与木偶变脸等中国特色表演,以及《回乡之路》《高平迎君归》《盼伊人》等越南风情歌舞轮番上演,中越文化在舞台上碰撞出友谊的回响。
开幕式当天举办民俗巡游,23个特色方阵围绕文化符号、地域风貌、社会群体等主题,共同营造侬峒文化多元交融的鲜活场景,全方位展现大新县文化底蕴与生活气息,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当地人文魅力。
侬峒长桌宴是当地招待贵宾的最高礼仪,源于先民劳作时共享食物的习俗,象征团结团圆与开放共享。当天,70个竹编簸箕席位一字排开,摆满五色糯米饭、白切鸡、炸河鱼、卤鸭掌和越南春卷等中越两国美食,壮族同胞身着盛装在席间进行山歌对唱,为群众带来视觉、听觉和味觉的美妙体验。
开幕式现场还设有非遗技艺展示区,以4个主题展位为载体,集中呈现大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与鲜活生命力,包括宝圩壮族服饰制作技艺、飘巾黑衣壮文化、壮锦展示、手工竹编、草墩编织技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