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头条电 中国和菲律宾6月17日在南中国海发生船只碰撞事件,造成八名菲律宾军人受伤,其中一人断指。
综合联合早报等媒体报道,菲律宾武装部队6月18日发声明说:“6月17日执行马德雷山号轮换和补给任务时,中国海警船故意高速冲撞,导致一名菲律宾海军人员严重受伤。”
菲律宾武装部队发言人特立尼达在声明中说,事发后伤员安全疏散和接受了治疗。他也指中国海警的侵犯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菲律宾网媒GMA引述可靠消息来源报道,有八名菲士兵在与中方人员的混战中受伤,其中一名士兵的手指被砍断。他们也被令缴械,所乘坐的硬壳充气艇被击穿。
另一名消息人士则称,中方“挟持”四艘硬壳充气艇,但在双方交涉后归还。
中国海警指菲律宾一艘运补船6月17日非法闯入仁爱礁(菲称阿云津礁)坐滩军舰马德雷山号海域,危险靠近一艘中国船,双方发生擦碰。
菲方详述中方人员登船、取枪等经过
菲方6月19日首次陈述事件经过,并指中方人员冲撞和登上菲海军的船,还取走枪械。菲海军少将托雷斯说:“中国海警人员非法登上我们的硬壳充气艇。”
他指出,对峙过程中,菲方命令船员不得出示武器,因此枪械都藏在船上,但还是被中方人员取走。中国海警也“蓄意刺穿”菲方充气艇。
菲武装部队总司令布劳纳说,事件中共有八艘中国海警船。中方人员携带开山刀和长矛等武器登船,菲方人员则是赤手空拳还击。
美国等西方指责中方漠视菲人员安全
美国驻菲律宾大使罗玫凯6月17日晚在社交平台X发文,谴责中方的“具攻击性和危险操作”损坏菲方船只和“阻碍合法海上活动”。
美国国务院也发声明指中方行为不负责任且使事态升级。美国向菲律宾重申,《美菲共同防御条约》适用于“在南中国海任何地方”对包括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在内的武装袭击。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说,中方的行为反映出中方“在南中国海一贯漠视菲律宾人员安全和国际法”。
法国、日本、德国、芬兰、英国和荷兰也发声指责中国,并呼吁中国承认国际仲裁法庭2016年的南中国海案裁决。
中方坚称未对菲人员采取直接措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6月1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菲方的说法时强调,中国海警的执法措施“旨在拦阻菲方的船只非法运补,没有对菲方的人员直接采取措施”。中国也敦促菲律宾“立即停止侵权挑衅的行径”。
林剑强调,菲律宾不顾中方劝阻执意侵闯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是造成此次事态的直接原因。中国海警现场采取的执法措施是专业克制的,旨在拦阻菲方船只非法运补,没有对菲方人员直接采取措施。菲方一再声称运补的是生活物资,但实际上一直在偷运建筑材料,甚至武器弹药,企图长期侵占仁爱礁。
林剑表示,中方敦促菲方立即停止侵权挑衅行径。中方将继续依法坚决维护自身主权权益。
此前,中国海警指菲补给船危险接近、蓄意碰撞中方正常航行的船只,迫使中方采取警告拦阻、登临检查、强制驱离等管制措施。
中国《环球时报》记者获取的现场影像显示,面对执意顽抗的菲军船艇,中国海警出动橡皮艇和冲锋舟以前后“夹击”的方式,强制驱离菲军的运补小艇。此外,中国海警执法人员还登临菲军的运补硬壳充气艇开展检查工作,并在菲方小艇上搜出防弹衣等物品。部分菲方人员配合检查。
中方海警执法人员登临检查菲运补小艇
菲方高层2023年2月决定调整政策
中菲两国近期不断在南中国海发生争执。路透社报道,菲方高层在2023年2月的一场国家安全会议上决定调整政策,开始对外公开中菲船只海上对峙时的画面,引起国际社会对南中国海主权纠纷的关注。
当时出席会议的菲国安会发言人马拉亚说,这么做的目的是“对北京的声誉、形象和地位造成严重代价”。菲当局也定期让外国记者随船出海,借此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菲海岸警卫队发言人塔里拉认为,这项政策已奏效,因为它为菲争取到支持,而海上摩擦尽管增多,但中国的攻击力度保持不变。
受访的中菲两国官员、区域外交官和分析员指出,菲律宾通过公开中国的行动及与美国深化军事联盟,限制了中国将海上事态升级的能力,但此举也增加了中国实施经济报复和美国被卷入纠纷的风险。